所以,巴尔干半岛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再加上这里自然资源丰富,从14世纪开始逐步被奥斯曼帝国所吞并,殖民统治达500年之久。
这是典型的落后文明凭借武力统治先进文明,所以巴尔干各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非常地难受。
因此,巴尔干各族人民非常希望摆脱奥斯曼的殖民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19世纪以来,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兴盛,巴尔干各族人民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恰巧,19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提供了契机。
1821年,希腊人率先起义,掀起了巴尔干民族独立的序幕。土耳其反应非常强烈,绝不能让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于是疯狂镇压。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眼看希腊人民起义的烈火就要被扑灭,英国、法国、俄国等西方大国迅速介入,土耳其的海军舰队被摧毁,俄土战争爆发。
最终的结果,土耳其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1830年《伦敦条约》签订,希腊成为巴尔干半岛第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
到19世纪后期,又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先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成为独立国家或者获得自治。
可是直到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始终有一部分土地和人口控制在土耳其的手里。
这个时候,虚弱不堪的土耳其及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半岛就成为西方列强觊觎的目标,人人都想分一块肉。
所以,土耳其又被称作“西亚病夫”,与当时东方的清王朝算是难兄难弟。
除了巴尔干各族与土耳其之间的矛盾外,巴尔干各族以及企图插手巴尔干事务的西方列强之间之间也存在矛盾。
所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巴尔干地区的局势日趋复杂。尤其是西方列强的介入,使巴尔干地区成为没事也要找点事,出事要出更大事的地区。这次第,怎一个乱字了得!
随着土耳其帝国的衰落,1912年爆发了意、土战争,土耳其战败,被迫割让北非的利比亚和地中海中的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曾经不可一世的土耳其,是有多大脸现多大眼,竟然败给了战无不败的意大利。
当时意大利的国际形象是连埃塞俄比亚土人都打不过,大清用几条烂船就能吓跑的主,居然赢了土耳其。土耳其战斗力之差可想而知。
巴尔干各民族一看,土耳其人连意大利人都打不过,凭什么有脸赖在巴尔干半岛不走。这种感觉就跟当年西方列强看到大清败于日本后的反应一样一样的。
于是,他们就联合了起来。1912年5月,已经独立的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就是黑山)组成反土耳其的巴尔干联盟,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土耳其赶出巴尔干半岛。
欧洲列强一看巴尔干要打群架,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纷纷掺和了进来。
俄国与斯拉夫人有血缘关系,希望借机控制巴尔干半岛;英法则不希望看到奥匈帝国填补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空白,更想抑制奥匈帝国背后的德国实施“东向战略”;德、奥则不希望巴尔干各民族国家的坐大阻碍了自己的东向扩张。
于是,英、法、俄协约国集团支持巴尔干同盟,德、奥则支持土耳其。
最终,1912年10月,巴尔干同盟各国相继对土耳其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巴尔干同盟各国准备充分,目标明确,情绪高涨,同仇敌忾。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而反观土耳其,根本没有料到“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巴尔干各国会造反,未作任何准备,匆促应战。
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土耳其节节败退,巴尔干领土几乎全部丢弃,四国联军直指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面对如此败局,土耳其只好请求西方列强进行调停。
于是同年12月,四国与土耳其在伦敦展开谈判,英、法、俄、德、奥、意六国同时派大使参加会议。
由于英法俄与德奥意两大集团各自支持巴尔干四国与土耳其,会议吵吵嚷嚷召开到1913年5月才签订《伦敦和约》。
条约规定,土耳其正式承认包括阿尔巴尼亚在内的巴尔干各国独立,欧洲领土只保留伊诺斯-米提亚一线以东的君士坦丁堡地区,巴尔干剩余地区及爱琴海诸岛屿交给巴尔干同盟各国处理。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以巴尔干同盟胜利,土尔耳失败告终。因为巴尔干各国是反抗殖民统治,所以也算是正义性战争。
然而,第一次巴尔干战争虽然了结了巴尔干各民族与土耳其的恩怨,但是巴尔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围绕领土遗产分配问题,各国争执了起来。
这里面虽然有西方列强的挑唆的原因,但是巴尔干各国也不是省油的灯,同盟各国对于瓜分战利品分歧很大。
塞尔维亚要求获得土地最多的保加利亚让出马其顿的一部分,希腊要求获得马其顿南部和色雷斯,门的内哥罗以及未参战的罗马尼亚也向保加利亚提出领土要求。
保加利亚认为自己出力最大,理应获得最多土地,所以一概拒绝了各国的领土要求。
于是,塞维亚和希腊在1913年6月就结成了反保加利亚同盟。随后罗马尼亚、门的内哥罗(黑山)也加入进来。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俄国想利用这个同盟对付德奥,于是就对这个反保同盟表示支持。相反的,奥匈帝国为了对付俄国,则支持保加利亚。
接着,保加利亚在奥匈帝国的支持下,先发制人,率先对塞尔维亚与希腊发动了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说来非常可笑的是,保加利亚是巴尔干最亲俄国的国家。它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君主也称沙皇,同样信奉东正教,同样使用西里尔字母。
结果俄国反而不支持保加利亚,成为了保加利亚的敌人。这说明在国家利益面前,什么民族情感,什么宗教信仰,统统一钱不值。
战争一打响,罗马尼亚和门的内哥罗加入希腊、塞尔维亚阵营,对保加利亚形成夹击,使其腹背受敌。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刚刚被打败的土耳其,一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哪能放过如此良机。于是,土耳其也加入反保加利亚作战的同盟,企图收复一些失地。
因此,保加利亚处于四面受敌的境地,形势非常不利。
结果可想而知,保加利亚毕竟是一个小国,哪受得了如此折腾,于是打了不到两个月就宣布停战求和。
1913年8月,五国与保加利亚签定了《布加勒斯特条约》,保加利亚不但丧失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从土耳其获得的大部分土地,而且丧失了原有的一部分土地。而这些土地由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瓜分。
巴尔干昔日的宗主国土耳其也趁机捞回了色雷斯东部地区。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毫无理性和任何正义性,说白了就是狗抢骨头的战争。
两次巴尔干战争都有欧洲列强的支持,反映出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明争暗斗。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之后,意图重返欧洲的土耳其和寻求复仇的保加利亚,积极对德奥集团投怀送报。塞尔维亚、希腊与罗马尼亚则加强了同协约国集团之间的联系。
这样以来,昔日并肩作战的巴尔干各国,在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干预下,形成了鲜明对立的两派,两大集团之间争夺巴尔干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
头条号/天启元贞 文
两次巴尔干战争增强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更加刺激了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尤其是协约国支持的塞尔维亚,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利最大,不但领土扩大了一倍,还获得了150多万人口,势力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塞尔维亚的崛起对德奥集团的扩张计划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此,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虎视眈眈,而争强好斗的塞尔维亚也不甘示弱,巴尔干地区的火药味儿日趋浓烈。
在西方列强的干预下,巴尔干地区着实成为一个火药桶,只需一颗火星就能点燃。随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斐迪南大公夫妇当场命丧,也许谁都不会想到,一次意外的行刺事件,居然引起了一场世界大战。
#头条创作挑战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