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重塑
武侠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的电影主流,无怪乎两部早期新浪潮的重要作品—徐克的《蝶变》(1979)及谭家明的《名剑》都以此作为颠覆对象,玩转武侠类型,前者更是经常被引用的例子。
手起刀落黄义顺
黄义顺走在香港新浪潮之前,发挥在新浪潮之巅。十七、八岁在邵氏接触到并钟情于剪接,得名师杨柏荣指导,1971年以廿四岁之龄成为香港最年轻的电影剪接师。曾与几位前卫导演如孙宝玲、龙刚和唐书璇合作,参与过《飞女正传》(1969)、 康城入围实验短片《迷》(1970)、《再见中国》(1974拍成,1987公映)等片的制作,了解到不同电影类型和导演的美学取态。
黄义顺是新浪潮得令的剪接师,多位导演的首作都由他操刀:梁普智的《跳灰》(1976)、章国明的《点指兵兵》(1979)和翁维铨的《行规》( 1979)等,可谓间接塑造了早期新浪潮的影像风格。 1979年加入香港电台,仍以健健之名「秘捞」,参与了许鞍华、严浩多部名作。这次选映顺哥七十至八十年代的作品,回顾他的剪接历程。
黄义顺是新浪潮得令的剪接师,多位导演的首作都由他操刀:梁普智的《跳灰》(1976)、章国明的《点指兵兵》(1979)和翁维铨的《行规》( 1979)等,可谓间接塑造了早期新浪潮的影像风格。 1979年加入香港电台,仍以健健之名「秘捞」,参与了许鞍华、严浩多部名作。这次选映顺哥七十至八十年代的作品,回顾他的剪接历程。
剪接师雪美莲
雪美莲十五岁随家人移民加拿大,受父亲影响,向往电影艺术。 1976年到巴黎第三大学修读导演伊力‧卢马的电影制作课程,备受赏识,后加入其团队,由剪接助理做起,此后至2007年卢马的最后一部电影,均为其御用剪接师,从未中断。
除剪接外,雪美莲亦具编导才华, 先后完成九部短片及一部长片。在她的作品中,影像、诗歌、音乐等均被纳入电影语言,与卢马对艺术的重视不谋而合。雪美莲曾为不少香港电影如《酒徒》(2010)、《点对点》(2014)、纪录片《河上变村》(2015) 等操刀,也与中国纪录片导演杜海滨次合作,参与制作、剪接《1428》(2009) 等作品。
七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电影涌现,那边厢的雪美莲亦在法国开展其电影事业。她的作品仿佛与香港新浪潮电影遥相呼应。
除剪接外,雪美莲亦具编导才华, 先后完成九部短片及一部长片。在她的作品中,影像、诗歌、音乐等均被纳入电影语言,与卢马对艺术的重视不谋而合。雪美莲曾为不少香港电影如《酒徒》(2010)、《点对点》(2014)、纪录片《河上变村》(2015) 等操刀,也与中国纪录片导演杜海滨次合作,参与制作、剪接《1428》(2009) 等作品。
七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电影涌现,那边厢的雪美莲亦在法国开展其电影事业。她的作品仿佛与香港新浪潮电影遥相呼应。